请输入您的标题
一、单选题
1. 进行温和灸时,艾条点燃端与施灸部位皮肤应保持的距离范围是()。
A.0.5–1cm
B.2–3cm
C.5cm左右
D.距离远近可根据患者喜好随意调整
2. 进行雀啄灸时,艾条点燃端与施灸部位皮肤应保持的距离范围是()。
A.0.5–1cm
B.上方约2cm处,反复旋转范围约3cm
C.2cm左右
D.距离远近可根据患者喜好随意调整
3. 进行回旋灸时,艾条点燃端与施灸部位皮肤应保持的距离范围是()。
A.0.5–1cm
B.2–3cm
C.2cm左右
D.距离远近可根据患者喜好随意调整
4. 艾箱灸操作后()时间内不能冷风吹和洗澡。
A.3小时
B.2小时
C.1小时
D.30分钟内
5. 艾箱灸治疗时间约为()。
A.5~10分钟
B.10~15分钟
C.15~20分钟
D.1小时
6. 对于合并糖尿病、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患者,艾箱灸操作过程中尤应注意()。
A.艾条灰脱落
B.体温变化
C.防止烫伤
D.血压变化
7. 中药泥灸药泥敷于体表的厚度为()。
A.0.3–0.5 mm
B.1.0–1.5 mm
C.2.0–3.0 mm
D.覆盖皮肤即可(厚度无要求)
8. 中药泥灸温度控制在()之间。
A.40~50℃
B.45~55℃
C.55~60℃
D.20℃
9. 中药泥灸治疗时间是()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10. 穴位贴敷时间一般为()。
A.2小时
B.4小时
C.6~8小时
D.7小时
11.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中将药物均匀涂抹于棉纸中央,厚薄一般以()为宜。
A.1cm
B.3cm
C.0.2~0.5cm
D.6cm
12. 中药封包结束取下原敷料,以()擦洗皮肤上的药渍。
A.碘伏
B.温水
C.酒精或温水
D.0.9%生理盐水或温水
13. 穴位按摩技术是以()等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减轻疼痛、调节肠胃功能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A.按法
B.点法
C.推法
D.叩击法
E.以上都包括
14. 穴位按摩每个穴位施术(),以局部穴位透热为度。
A.1~2分钟
B.2~3分钟
C.3~4分钟
D.5分钟
15. 药棒穴位按摩推拿时间一般在饭后()进行。
A.15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1~2小时
16. 中药涂擦操作时,正确的涂抹手法是()。
A.来回用力摩擦至皮肤发红
B.单向均匀涂抹,力度适中
C.点状按压穴位
D.螺旋式打圈按摩
17. 中药涂擦后局部皮肤护理要求是()。
A.立即用保鲜膜封包1小时
B.清洁局部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C.热毛巾外敷加强吸收
D.紫外线灯照射灭菌
18. 以下剂型用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混悬液先摇匀后再使用
B.霜剂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揉擦
C.膏状类药物用棉签或涂药板均匀涂抹
D.水、酊剂类药物涂擦时以滴水为宜
19. 中药熏洗药液温度适宜范围()。
A.20~30℃
B.30~40℃
C.40~50℃
D.43~46℃
20. 中药熏洗过程中,患者出现心慌、头晕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立即调高温度促发汗
B.继续熏洗并加快速度
C.停止操作,平卧休息并测生命体征
D.给予冷水擦拭降温
21. 中药烫熨的禁忌症不包括()。
A.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
B.大血管处
C.皮肤破损
D.局部感觉障碍
E.颈肩部
22. 中药烫熨技术操作药袋温度保持(),不宜超过70℃。
A.50~60℃
B.60~70℃
C.70~75℃
D.20~30℃
23. 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中药烫熨药袋温度不宜超过()。
A.60℃
B.70℃
C.75℃
D.50℃
中药封包治疗时间一般为()。
A.1~2小时
B.2~3小时
C.3~4小时
D.4~6小时
25. 中药封包药物应均匀涂抹于敷料,厚薄一般以()为宜。
A.0.1cm
B.0.2cm
C.0.2~0.5cm
D.0.3~0.6cm
26. 中药封包如需再次敷药需要间隔()。
A.1小时以上
B.2小时以上
C.3小时以上
D.4小时以上
27. 艾条灸技术中常用的施灸方法包括()。
A.温和灸
B.雀啄灸
C.回旋灸
D.以上都不正确
28. 艾条灸施灸顺序是()。
A.自上而下
B.先头身、后四肢
C.自下而上
D.先四肢、后头身
29. 艾箱灸操作中哪些部位不宜施灸()。
A.大血管处
B.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
C.皮肤感染处
D.溃疡、疤痕处
E.有出血倾向者
30. 艾箱灸结束后患者出现水泡,正确处理方法包括()。
A.出现大水泡,自行吸收无需处理
B.出现小水泡,碘伏外涂同时用烧伤膏外涂
C.出现大水泡,用无菌针头抽吸后碘伏外涂,同时用烧伤膏外涂
D.出现水泡,用红外线等照射促进愈合
31. 中药泥灸施术局部皮肤有(),不应使用泥灸。
A.创伤
B.溃疡
C.感染
D.严重的皮肤病者
32. 中药泥灸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B.感觉障碍、过敏体质、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合谷、三阴交等慎用
C.治疗过程中谨防烫伤
D.避风寒,出汗及时擦干,施灸后及时饮水
33. 穴位贴敷告知内容包括()。
A.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及时告知护士
B.出现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C.局部贴药后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D.穴位贴敷时间为6~8小时
34.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不宜贴敷
B.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
C.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拭皮肤
D.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
E.单个部位可以连续敷贴
35. 颈项部疾病推拿穴位包括()。
A.风池穴
B.风府穴
C.肩井穴
D.天柱穴
E.大椎穴
36. 穴位按摩使用范围包括()。
A.头痛
B.肩颈痛
C.腰腿痛
D.失眠
E.便秘
37. 穴位按摩技术禁用范围包括()。
A.肿瘤
B.女性月经腰腹部
C.妊娠期腰腹部
D.感染患者
E.高热患者
38. 药棒穴位按摩操作前告知内容包括()。
A.作用原理
B.操作方法
C.局部感觉
D.排空二便
39. 药棒穴位按摩适用范围包括()。
A.风湿痹痛
B.肢体麻木
C.关节疼痛
D.颈椎病
E.腰椎病
40. 药棒穴位按摩禁忌症包括()。
A.严重高血压病
B.心脏病
C.肝肾功能不全
D.皮肤感染
E.外伤出血者
41. 药棒穴位按摩作用机理包括()。
A.以温达通
B.通则不痛
C.经脉通畅
D.营卫调和
42. 中药涂擦的适用范围包括()。
A.跌打损伤
B.烫伤
C.烧伤
D.疖痈
E.静脉炎
43. 中药涂擦注意事项包括()。
A.婴幼儿颜面部、妊娠及过敏体质患者可进行操作
B.涂药前需清洁皮肤
C.涂药不宜过厚
D.涂药后如出现丘疹、瘙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立即停止操作
E.患处若有敷料,不可强行撕脱
44. 中药熏洗技术是借助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到达()的一种操作方法。
A.疏通腠理
B.祛风除湿
C.温通经络
D.活血化瘀
45. 中药熏洗操作前告知包括()。
A.熏洗程中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B.熏洗前指导患者饮淡盐水或温开水200ml
C.餐前餐后30分钟内,不宜熏洗
D.熏洗完毕,注意保暖
46. 关于中药烫熨技术操作方法正确的包括()。
A.操作前嘱患者排空二便
B.用0.9%生理盐水清洁烫熨部位皮肤
C.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
D.将治疗巾包裹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处
47. 中药烫熨技术适用范围包括()。
A.风寒痹阻引起的关节冷痛
B.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
C.扭伤引起的腰背部不适
D.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
48. 关于中药封包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操作中注意保暖
B.以0.9%生理盐水消毒皮肤
C.用刮具将所需药物均匀涂抹于封包包材上,厚薄适中
D.将封包敷于患处,无需固定
E.封包后注意观察局部皮肤
49. 中药封包技术评估内容包括()。
A.病房温度
B.既往史、药物及辅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C.封包局部皮肤情况
D.患者主要症状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