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非遗陶瓷】市场需求、用户痛点与目标群体调研问卷
您好!我们是一个大学生团队,正在进行关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如界首彩陶、寿州窑陶瓷等)传承与发展的市场研究。本问卷旨在了解公众对非遗陶瓷的真实看法、消费意愿及核心需求,以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您的回答至关重要,本问卷匿名填写,感谢您的支持!
1. 在参与本次调查前,您是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内容
完全不了解
2. 当听到"安徽非遗陶瓷"时,您脑海中的第一印象是?(可多选)
古老、传统、有历史感
技艺精湛、是艺术品
昂贵、有收藏价值
与日常生活有距离
有地方特色,是安徽的文化名片
不太了解,没什么具体印象
3. 您是否了解或听说过以下安徽特有的非遗陶瓷品类?
界首彩陶(以"刀马人"三彩刻花陶闻名)
寿州窑(以唐代黄釉瓷为特色)
泾县龙窑陶器(使用传统龙窑柴烧)
都听说过
都完全没听说过
4. 在您看来,非遗陶瓷最主要的当代价值是什么?(请选择最认同的2项)
文化传承价值:承载了历史与手工技艺,需要被保护。
艺术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美学,能提升生活品味。
社会经济价值:能带动地方经济和就业。
教育启蒙价值:对青少年和公众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
实用生活价值: 可以作为高品质的日用品融入现代生活。
5. 您认为当前阻碍非遗陶瓷走进普通人生活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请排序)
认知门槛高:缺乏了解渠道,看不懂其中的门道。
价格不亲民:普遍认为价格昂贵,消费不起。
产品不对路:设计传统,不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
购买不便:缺乏方便、可靠的购买渠道。
信任成本高:怕买到假货或价质不符的产品。
6. 您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安徽非遗陶瓷的?
安徽本地新闻/媒体
旅游时在景区或博物馆见过
学校课程、书籍或学术文章
短视频、社交媒体(如抖音、小红书、B站)
亲友推荐
此前完全不了解
7. 安徽非遗陶瓷最吸引您的特质是什么?(可多选)
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与历史故事
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和釉色(如界首彩陶的红地白花、寿州窑的黄釉)
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如刻花、剔花、龙窑柴烧)
与安徽地域文化(徽文化、淮河文化)的紧密联系
作为收藏品或礼品的价值
目前不太感兴趣
8. 您是否购买过或有意愿购买安徽非遗陶瓷产品?
已经购买过
尚未购买,但有强烈意愿
有兴趣,但需要看具体产品和价格
暂时没有购买意愿
9. 在什么场景下,您最有可能考虑购买或获取一件非遗陶瓷产品?(可多选)
自用消费:作为茶具、花器、装饰品等日常使用。
礼物馈赠:作为具有文化品位和心意的礼品。
收藏投资:看中其艺术价值和升值潜力。
旅行纪念:在安徽旅游时购买的纪念品。
情感连接:支持非遗传承,为文化买单。
10. 如果有机会,您最希望以哪种形式体验或接触安徽非遗陶瓷?
亲手体验陶艺制作(拉坯、刻花)
参观非遗传承人工坊或现场演示
在数字平台(VR/AR)上沉浸式观赏
购买其文创产品或日用瓷器
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或线上直播
11. 一个理想的非遗陶瓷产品,最应具备以下哪三个特质?[请选择3项]
设计精美: 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价格合理:物有所值,性价比高。
故事性:有动人的传承人故事和文化背景。
实用性强:能很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技艺独特:能体现独特的非遗手工技艺。
品牌可信:出自知名传承人或品牌,有保障。
12. 您认为,当前安徽非遗陶瓷传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可多选)
知名度低,外界了解不足
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人不愿接班
产品与当代市场需求脱节
缺乏有效的宣传和销售渠道
资金与政策支持不足
13. 为了吸引您和更多年轻人,您认为推广安徽非遗陶瓷最有效的方式是?
与热门游戏、动漫、影视IP进行跨界联名
邀请知名设计师参与产品再造,提升时尚感
在社交媒体上邀请KOL(意见领袖)进行体验推广
举办线下工作坊、创意市集等体验活动
将其融入安徽旅游路线,开发深度文化体验游
14. 您个人对以下哪些文化消费领域感兴趣?(可多选)
茶道、香道、花艺
逛博物馆、美术馆
收藏文玩、艺术品
手作体验(如陶艺、木工)
购买文创产品、潮玩
深度文化旅游
国学、历史类内容
15. 您是否是安徽本地人或长期在安徽居住?
是
否
16. 您的年龄段是?
18岁以下
18-25岁
26-35岁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17. 您能接受的、具有实用功能的非遗陶瓷文创产品(如茶具、餐具)的价格范围是?
200元以下
200-500元
501-1000元
1001-2000元
2000元以上
18. 您的身份是?
在校学生
企业职员
政府/事业单位人员
自由职业者
其他
19. 如果请您为"安徽非遗陶瓷"的年轻化、市场化提一个最迫切的建议,您会说什么?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