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也街后巷景观变迁与空间使用体验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我是正在进行“官也街后巷景观变迁与空间生产机制”研究的大学生,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官也街后巷近年景观变化的感受与看法,以及不同群体的互动与空间感受。问卷内容采用匿名填写,数据仅用于我的学术研究,需要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感谢您的参与!
第一部分:基础情况收集
1. 您的身份属于三元主体中的哪一类?
A.使用者(居民、商户、游客、学生等)
B.专家(研究者、学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等)
C.设计者(景观、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师等)
2. 您的具体身份是?
A.在地居民
B.商户经营者
C.游客
D.学生
E.专家/研究者/学者
F.政府/规划/设计从业者
G.其他
3. 您到访官也街后巷(北起澳门消防局前地南至益隆炮竹厂后墙)的频率是?
A.每天都去
B.每周数次
C.每月数次
D.偶尔到访
E.首次到访
4. 那您在此区域最主要的活动是什么?(可多选)
A.通勤通行穿越
B.购物消费
C.社交会友
D.休憩驻足
E.工作经营
F.参观观光
G.专业调研
H.其他
第二部分:官也街后巷景观变迁认知
5. 您认为官也街后巷(北起澳门消防局前地南至益隆炮竹厂后墙)最应保留的“历史痕迹”是?
A.工业遗存旧址
B.传统地砖与巷道格局
C.具有时代特色的旧招牌
D.居民自发形成的生活装饰
E.都不值得保留
6. 您认为官也街后巷(北起澳门消防局前地南至益隆炮竹厂后墙)里的老景观与新添景观搭配在一起的整体效果如何?
A.整体混乱,破坏了原有氛围
B.部分不协调,需要调整
C.效果尚可,体现了后巷的变化历程
D.搭配效果好,为后巷增添了活力
E.无特别感受
7. 您认为针对以下哪些景观元素的改造是成功的?(可多选)
A.地面铺装
B.公共休憩设施
C.标识系统
D.绿化与花槽
E.灯光照明
F.均不成功
第三部分:官也街后巷的空间感受与人群互动
8. 您觉得现在官也街后巷(北起澳门消防局前地南至益隆炮竹厂后墙)最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A.居民日常走路、休息的地方
B.游客游玩、消费的景点
C.展示历史文化的露天场所
D.功能较乱,不知道主要用来做什么
9. 您觉得官也街后巷(北起澳门消防局前地南至益隆炮竹厂后墙)近年变化主要体现哪一方的想法和需求?
A.日常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B.专家学者保护历史的想法
C.设计师和艺术家追求美观创新的想法
D.政府和开发商为了旅游和经济利益的考虑
10. 对于居民、商户自发进行的装饰、种植或店面改造,您的态度是?
A.应鼓励,这是街区“烟火气”和生活气息的来源
B.需加以引导和规范,以避免破坏整体风貌
C.应严格限制,由专业团队统一规划更好
D.不在乎不关心
11. 您同意墙绘、涂鸦等新景观元素为街区增添了活力的说法吗?
A.极大地增添了活力与独特性
B.有一定积极影响
C.没有明显的影响
D.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氛围
E.未注意到/不关心
第四部分:主体协作与治理机制
12. 您认为目前使用者、设计者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状况如何?
A.沟通顺畅,协作有效
B.有沟通,但协作效果一般
C.沟通不足,各说各话
D.几乎没有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E.不了解具体情况
13. 在您看来以下哪种方式最能促进三方有效合作,以实现更好的街区更新?
A.建立三方经常沟通的平台
B.制定清楚保护和改造的规矩
C.让某一方说了算,快速做决定
D.鼓励商户和居民进行自发性的、小规模的改造试点
E.其他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衷心感谢您为此研究付出的宝贵时间!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