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满分40分)
基本信息:
姓名:
部门:
1.以下哪项不属于分级护理制度中“特级护理”的适用对象()
A.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B. 重症监护患者
C. 生活部分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术后患者
D. 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2.给药过程中,护士执行“三查八对”,其中“八对”不包括以下哪项()
A. 对床号、姓名
B. 对药名、剂量
C. 对用药时间、方法
D. 对患者家属联系方式
3.静脉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
A. 头低足高左侧卧位
B. 头高足低右侧卧位
C. 平卧位
D. 半坐卧位
4.身份识别制度中,对于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最佳的身份识别方式是()
A. 仅核对床头卡
B. 核对床头卡+询问家属
C. 核对床头卡+腕带(双向核对)
D. 仅询问陪侍人
5.安全输血前,护士需与另一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以下核对内容错误的是()
A.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B. 核对血型、输血前检查结果
C. 核对血液制品的有效期、质量
D. 仅核对患者床号即可
6.标本采集时,以下哪项操作不符合规范()
A.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B. 留取尿标本时,可在患者月经期采集
C. 采集痰标本前,指导患者用清水漱口
D. 采集静脉血标本时,止血带绑扎时间不超过1分钟
7.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中,关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正确的是()
A. 隐瞒不报,避免承担责任
B. 及时上报,分析原因并改进
C. 仅告知科室主任即可
D. 等待患者提出异议后再处理
8.静脉输液时,选择血管应遵循的原则是()
A. 从近心端到远心端
B. 从粗血管到细血管
C. 从远心端到近心端
D. 从关节处开始
9.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恶心,最可能发生的是()
A. 过敏反应
B. 溶血反应
C. 发热反应
D. 循环负荷过重
10.以下哪项是标本采集的首要原则()
A. 及时性
B. 准确性
C. 安全性
D. 经济性
11.分级护理中,“一级护理”的巡视时间要求是()
A. 每小时巡视一次
B. 每2小时巡视一次
C. 每3小时巡视一次
D. 每日巡视4次
12.给药时,对于口服缓释片,护士应告知患者()
A. 嚼碎服用以利于吸收
B. 整片吞服
C. 溶于水中服用
D. 掰开服用
13.身份识别时,对于新生儿,应采用的识别方式是()
A. 姓名+床号
B. 姓名+母亲姓名
C. 腕带(含新生儿信息+母亲信息)+床头卡
D. 仅母亲指认
14.静脉输液发生液体外渗,以下处理错误的是()
A. 立即停止输液
B. 更换输液部位
C. 局部热敷(刺激性药物除外)
D. 继续在原部位输液
15.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中,“基础护理合格率”的考核标准通常不包括()
A. 患者清洁度
B. 护理记录完整性
C. 患者家属满意度
D. 并发症预防情况
16.以下关于给药途径吸收速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A. 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
B. 吸入>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口服>皮下注射
C.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吸入>皮下注射>口服
D. 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吸入>静脉注射
17.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静脉输液的适应证()
A. 严重脱水需快速补充体液者
B. 休克患者需静脉给药者
C.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限制液体入量者
D. 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18.给药前,护士询问患者过敏史的主要目的是()
A. 完善护理记录
B. 避免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C.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
D. 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
19.安全输血时,成人输血速度一般为()
A. 1-2滴/分钟
B. 40-60滴/分钟
C. 80-100滴/分钟
D. 越快越好
20.采集粪便标本查阿米巴原虫时,标本应置于()
A. 普通标本盒内
B. 加温的标本盒内
C. 无菌标本盒内
D. 含防腐剂的标本盒内
21.分级护理中,“二级护理”的护理要点不包括()
A. 每2小时巡视患者
B. 观察病情变化
C.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D. 实施床旁交接班
22.下列哪种药物给药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A. 青霉素
B. 维生素C
C. 生理盐水
D. 葡萄糖
23.静脉输液时,发现溶液不滴,以下哪项不是常见原因()
A. 针头阻塞
B. 压力过低
C. 针头滑出血管外
D. 患者情绪紧张
24.身份识别制度中,门诊患者的主要识别方式是()
A. 姓名+就诊卡号
B. 姓名+家属姓名
C. 仅姓名
D. 仅就诊卡号
25.护理质量检查的常用方法不包括()
A. 现场检查
B. 查阅护理文书
C. 患者满意度调查
D. 护理人员自评代替检查
26.输血过程中,护士应每隔多长时间巡视一次患者()
A. 5分钟
B. 15-30分钟
C. 1小时
D. 2小时
27.采集血培养标本时,采血量一般为成人()
A. 1-2ml
B. 5-10ml
C. 15-20ml
D. 20-30ml
28.给药时,对于婴幼儿,应优先选择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
B. 肌内注射
C. 静脉注射
D. 外用
29.静脉输液时,为预防静脉炎,应避免()
A. 选择粗直血管
B. 长期输注高浓度药物
C. 严格无菌操作
D. 定期更换输液部位
30.查对制度中,“三查”的关键环节是()
A. 仅操作前查
B. 操作前、中、后均查
C. 仅操作后查
D. 交接班时查
31.下列哪项不是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内容()
A.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
B. 患者基本信息
C. 事件经过及原因分析
D. 患者家属的社会关系
32.安全输血时,血液制品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不宜超过()
A. 30分钟
B. 1小时
C. 2小时
D. 4小时
33.采集尿标本时,留取晨尿的主要原因是()
A. 尿液浓度高,检出率高
B. 患者排尿方便
C. 尿液无污染
D. 采集量充足
34.分级护理中,“三级护理”的适用对象是()
A. 病情危重需抢救者
B. 病情稳定,生活完全自理者
C. 病情稳定但仍需卧床者
D. 生活部分自理者
35.静脉输液发生循环负荷过重时,患者典型症状是()
A. 寒战、高热
B. 皮肤瘙痒、荨麻疹
C. 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D. 头痛、头晕
36.护士定期按照要求检查药物有效期的目的是()
A. 避免使用过期药物导致不良反应
B. 遵守医院规定
C. 完善用药记录
D. 提高工作效率
37.标本采集后,以下哪项处理正确()
A. 血标本剧烈摇晃促进均匀
B. 尿标本长时间放置后送检
C. 及时送检并注明采集时间
D. 痰标本混入唾液送检
38.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中,持续改进的核心是()
A. 定期开展培训
B.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C. 制定护理标准
D. 考核护理人员
39.安全输血的核心是()
A. 快速输血
B. 准确核对患者与血液信息
C. 选择大号针头输血
D. 输血后无需观察
40.下列哪项是身份识别的核心要求()
A. 仅依赖床头卡
B. 双重识别,确保护理对象正确
C. 询问患者姓名即可
D. 由家属确认患者身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满分4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执行查对制度时,“三查”包括以下哪些环节()
A. 操作前查
B. 操作中查
C. 操作后查
D. 交接班查
2.安全输血技术中,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 核对患者与血液制品信息
B. 检查血液制品有无溶血、凝块
C. 将血液制品加热至37℃再输注
D. 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3.标本采集时,为保证标本质量,应注意()
A.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B. 采集后及时送检
C. 根据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
D. 采集前无需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4.分级护理制度中,“二级护理”的适用对象包括()
A.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B. 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C. 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D. 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5.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包括()
A. 保障患者安全
B.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C.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D. 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6.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有()
A. 静脉炎
B. 空气栓塞
C. 循环负荷过重
D. 液体外渗
7.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要求包括()
A.住院患者佩戴腕带
B.核对时采用双重识别方式
C.意识不清者需家属协助确认
D.避免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8.给药时,护士应掌握的药物知识包括()
A. 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B. 药物的剂量与用法
C. 药物的配伍禁忌
D. 药物的价格
9.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原则包括()
A.及时上报
B.积极补救
C.分析原因
D.隐瞒不报
10.安全输血过程中,需立即停止输血的情况有()
A.患者出现酱油色尿
B.患者寒战、高热不退
C.患者呼吸困难加重
D.输血速度过慢
11.分级护理中,“特级护理”的护理要点包括()
A.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B.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
C.准确记录出入量
D.实施床旁交接班
12.采集血标本的注意事项有()
A.严格无菌操作
B.止血带绑扎时间不超过1分钟
C.采血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
D.同时采集多管血时按规定顺序采血
13.给药途径的选择需考虑的因素有()
A.患者的年龄与病情
B.药物的性质
C.治疗的紧急程度
D.患者的意愿
14.静脉输液时,选择血管的注意事项有()
A.避开关节、静脉瓣
B.优先选择远心端血管
C.长期输液者应保护血管,交替使用
D.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15.标本采集的原则包括()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安全性
D.规范性
16.护理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
A.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B.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C.核心制度执行情况
D.患者满意度
17.执行医嘱时,护士的职责包括()
A.核对医嘱的准确性
B.发现医嘱错误及时提出
C.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D.医嘱有疑问时先执行再询问
18.输血反应中,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有()
A.皮肤瘙痒、荨麻疹
B.喉头水肿
C.过敏性休克
D.寒战、高热
19.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包括()
A.查对制度
B.分级护理制度
C.身份识别制度
D.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0.静脉输液时,调节滴速的依据有()
A.患者的年龄
B.患者的病情
C.药物的性质
D.患者的病史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题,满分20分)
1.分级护理中,三级护理适用于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对
错
2.执行查对制度时,对于注射药物,只需在操作前核对一次即可
对
错
3.身份识别时,可采用姓名+住院号的双重识别方式,确保准确
对
错
4.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对
错
5.安全输血时,血液制品从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开始输注
对
错
6.标本采集后,若不能及时送检,可将血标本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对
错
7.静脉输液时,为防止感染,穿刺点的皮肤消毒范围应≥5cm
对
错
8.给药时,对于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后再上报医生
对
错
9.特级护理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
对
错
10.查对制度中,“八对”包括对药物的浓度和有效期
对
错
11.新生儿身份识别可仅通过母亲的指认来确认
对
错
1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相关部门
对
错
13.输血过程中,若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应立即停止输血
对
错
14.采集尿培养标本时,应留取清洁中段尿
对
错
15.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应立即让患者取头高足低右侧卧位
对
错
16.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记录应至少每4小时记录一次
对
错
17.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可能会不同
对
错
18.安全输血前,只需一名护士核对患者与血液制品信息即可
对
错
19.标本采集容器应贴有标签,注明患者信息、采集时间和标本名称
对
错
20.身份识别制度仅适用于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无需严格执行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