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高校科研诚信评价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同学:
您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校科研人员与学生的科研诚信现状,为构建科学的科研诚信评价体系提供依据。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请结合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您的身份是:
A. 高校教师(含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B. 在读研究生(硕士 / 博士)
C. 在读本科生(参与过科研项目)
D. 其他科研相关人员
2.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3. 您所在的学科领域:
A. 工学
B. 理学
C. 文学
D. 管理学
E. 经济学
F. 医学
G. 农学
H. 教育学
I. 其他
4. 您参与科研工作的时长:
A. 1 年及以下
B. 1-3 年
C. 3-5 年
D. 5 年以上
5. 您所在单位是否属于重点高校(985/211 / 双一流):
A. 是
B. 否
C. 不清楚
6. 您是否了解国家发布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科研诚信相关政策?
A. 非常了解,能准确说出核心条款
B. 了解,知道主要内容
C. 一般,仅听说过名称
D. 不了解,从未关注
7. 您认为以下哪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伪造实验数据或研究记录
B. 剽窃他人学术思想或成果
C. 按照规范引用文献并标注出处
D. 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同一成果
8. 您对 “科研诚信需贯穿科研全流程(申报、实施、成果发表)” 这一观点的认同度?
A. 完全认同
B. 基本认同
C. 不太认同
D. 完全不认同
9. 您是否接受过科研诚信相关的培训或教育(如课程、讲座、线上培训)?
A. 多次接受,内容系统全面
B. 接受过 1-2 次,有基础了解
C. 仅在入学 / 入职时简单了解过
D. 从未接受过
10. 您认为科研诚信教育对规范科研行为的作用?
A. 作用极大,能从根本上提升诚信意识
B. 作用较大,能减少不端行为
C. 作用一般,实际影响有限
D. 无作用,难以改变现有状况
11. 您对 “科研不端行为会被纳入科研诚信负面清单并公开” 的知晓程度?
A. 非常清楚,了解具体公示渠道
B. 基本清楚,知道会有负面记录
C. 不太清楚,仅听说过可能有处罚
D. 完全不清楚
12. 您认为科研诚信的核心内涵应包含哪些内容?(可多选)
A. 实事求是,不篡改实验数据
B.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剽窃成果
C. 遵守科研项目申报规范,不提供虚假信息
D. 崇尚创新,不盲目跟风研究
E. 开放协作,不隐瞒关键研究信息
13. 您了解的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类型有哪些?(可多选)
A. 图片伪造篡改(如论文图片重复使用)
B. 买卖论文、委托他人投稿
C. 虚假身份申报科研基金
D. 擅自标注他人基金项目
E. 从未了解过相关案例
14. 在科研项目申报时,您是否有过夸大项目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行为?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从未有
15. 在实验研究阶段,您是否有过选择性保留 “理想数据”、剔除 “异常数据” 的行为?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从未有
16. 撰写学术论文时,您是否有过不当署名(如挂名、遗漏实际贡献者)的行为?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从未有
17. 参与同行评议(如评审论文、项目)时,您是否能做到完全客观,不受个人关系影响?
A. 始终能做到
B. 基本能做到,偶尔受轻微影响
C. 难以做到,经常受人情因素干扰
D. 从未参与过同行评议
18. 发现他人存在科研不端行为时,您的第一反应是?
A. 主动向学校或相关部门举报
B. 私下提醒对方,不公开干预
C. 因担心麻烦,选择沉默
D. 不清楚如何处理
19. 在科研项目申请阶段,您认为常见的不端行为有哪些?(可多选)
A. 夸大项目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B. 剽窃他人学术思想和研究计划
C. 在项目申请书中提供虚假研究基础
D. 擅自标注未参与的基金项目
E. 变更申报主体却未按规定报备
20. 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您认为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违规操作?(可多选)
A. 未经批准变更项目实施主体
B. 伪造实验样本及相关实验记录
C. 不当使用科研经费(如挪作他用)
D. 擅自调整研究方案却不报备
E. 隐瞒实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1. 在科研成果发表阶段,您认为应避免哪些行为?(可多选)
A. 不当署名(如挂名、侵占他人署名权)
B. 盲目追求论文数量,降低研究质量
C. 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
D. 虚报成果的应用价值
E. 不按要求提供论文原始数据
22. 您认为导致科研不端行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
A. 科研评价 “重数量轻质量”(如唯论文、唯项目)
B. 科研诚信监管与惩处力度不足
C. 科研诚信教育流于形式
D. 学术氛围浮躁,功利化倾向严重
23. 您认为导致科研不端行为最主要的内部因素是?
A. 个人科研道德意识淡薄
B. 急于毕业、评职称,心态功利
C. 对科研不端后果认识不足
D. 学术能力不足,难以完成研究任务
24. 您认为当前高校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效率如何?
A. 很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B. 一般,部分案例处理周期较长
C. 较低,很多不端行为未被查处
D. 不清楚
25. 您认为以下哪些外部因素会影响科研人员的诚信行为?(可多选)
A. 科研经费分配竞争激烈,压力大
B. 同行间不良竞争,存在 “跟风” 不端行为
C. 科研项目结题时间紧张,被迫 “凑成果”
D. 高校对科研诚信的宣传力度不足
E. 社会对科研人员的容错机制不完善
26. 您认为以下哪些内部因素会降低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可多选)
A. 缺乏学术自律精神
B. 存在 “法不责众” 的侥幸心理
C. 对科研规范的学习不深入
D. 过度追求个人名利
E. 团队内部缺乏诚信监督
27.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能有效减少科研不端行为?(可多选)
A. 建立科研诚信档案,记录个人诚信情况
B. 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如取消资格、公开通报)
C.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与创新
D. 增加科研过程监管(如数据溯源、中期检查)
E. 常态化开展科研诚信培训,覆盖师生
28. 您认为科研诚信评价的频率应如何设定?
A. 每年度评价 1 次
B. 每 2-3 年评价 1 次
C. 结合科研项目周期评价(如项目结题时)
D. 仅在出现诚信争议时评价
29. 您对 “基于多元信息融合(如数据、行为、评价)构建科研诚信评价模型” 的看法是?
A. 非常支持,能更全面客观评价
B. 基本支持,有一定可行性
C. 不太支持,操作难度大
D. 完全不支持,无实际意义
30. 您认为科研诚信评价结果的公示周期应为多久?
A. 长期公示,无期限限制
B. 公示 3-5 年,期满后可移除
C. 公示 1-2 年,视后续表现调整
D. 不建议公示,仅内部参考
31. 您认为高校科研诚信评价应包含哪些指标?(可多选)
A. 科研项目申报的真实性
B. 实验数据与成果的可信度
C. 学术论文发表的规范性(如署名、引用)
D. 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E. 同行评议的公正性
F. 科研不端行为记录
32. 您支持将科研诚信评价结果与以下哪些事项挂钩?(可多选)
A. 学生毕业、评奖评优
B. 教师评职称、申报项目
C. 科研团队申请经费、平台建设
D. 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资格
E. 不支持与任何事项挂钩
33. 您认为科研诚信评价过程中,哪些主体应参与?(可多选)
A.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
B. 学术委员会 / 同行专家
C. 科研人员本人(自评)
D. 学生代表(针对学生群体)
E. 第三方专业机构
34. 您认为科研诚信评价模型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可多选)
A. 评价指标过于单一的问题
B. 人为评价主观性强的问题
C. 评价结果与实际诚信表现脱节的问题
D. 评价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
E. 评价结果应用范围狭窄的问题
35. 您所在的科研团队 / 实验室是否经常讨论科研诚信话题?
A. 经常讨论,形成明确规范
B. 偶尔讨论(如遇到问题时)
C. 很少讨论,仅口头提醒
D. 从未讨论过
36. 您认为当前高校的科研诚信氛围如何?
A. 很好,大部分人能遵守诚信规范
B. 一般,多数人遵守,但存在少数不端行为
C. 较差,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未受重视
D. 不清楚,未关注
37. 您是否愿意主动向身边人(如同学、同事)宣传科研诚信知识?
A. 非常愿意,积极主动宣传
B. 愿意,若有机会会参与
C. 不太愿意,担心引起反感
D. 不愿意,与自己无关
38.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能改善高校科研诚信氛围?(可多选)
A. 定期开展科研诚信警示教育案例分享
B. 建立科研团队诚信公约,强化内部约束
C. 表彰科研诚信先进个人 / 团队,树立榜样
D. 搭建科研诚信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
E. 鼓励科研人员主动披露轻微不端行为,给予改正机会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